通识教育学院成立于2016年10月,前身为公共基础教学部。学院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师资建设为基础,坚持“服务专业、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不断巩固和深化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工程。力争通过教研相长、通专结合,充分发挥通识课程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学院践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培养使命,秉承“严谨、负责、用心”的工作作风,遵循“内创和谐、外塑形象、教学相长”的执教理念,致力于全面提升通识教育的育人内涵,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在“大通识”部分构建“人文与艺术”为核心素养、“社会与自然”为通用素养的课程体系,设置“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法律”五个模块和“道德、科学、经管、创业、健康、语言”六个维度的课程,以必修、限选、任选的形式满足学生的需求。其中,《中国文化史》为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艺术概论》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学语文》为校级优秀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典诗词》为校级优质建设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注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传递中国文化精神,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增强传统文化输出的引导,助力提高学生作品底蕴。
学院积极开展报告、展览、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设立“青年学者论坛”和“专家讲堂”两大文化品牌,科学搭建以通慧人文化平台,致力打造学校文化场效应,建院以来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大型讲座近20场。力争以课堂教学、工作室研讨、系列讲座、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促使学院工作“通”向共“识”。与各学院、各专业、各实训平台、各校缘产业公司互补融合,助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培育文化底蕴,提高思维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成就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英才。
学院拥有一支教育情怀深、道德素养高、创新意识强、教育理念新、专业知识牢、教学水平优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28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为50%。近年来,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奖2项,承担省级教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公开出版教材6本。多位教师在省级教学大赛中获奖,教师多次在学校表彰中获得先进管理干部、先进个人、教学质量优秀奖、科研成果先进个人、优秀党员、教学之星、科研之星等荣誉。
“十四五”期间,学院在学校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未来产业大学新目标引领下,正视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和新时代文化创意产业新生态的要求,根据国家理念、民族文化、文化产业推动和互联网快速发展对人才发展的期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当代文化的健康化、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世界文化的交融化等方式,助力学生将中华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围绕学校精准化人才培养战略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特点,加强服务意识,积极探索,开拓思路,全面规划,统筹布局,强化通识教育对学生思想高度、深度、广度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以市场为导向将传统文化精神融入文化作品。针对不同专业面对行业的特殊性,与各学院交叉互融、联合共赢,培养讲道德有品行、人格有尊严、思想有深度、作品有品位的德艺双馨的文化工作者和艺术创作者。